06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06 >

《天漏邑》与赵本夫的文学“基因”

作者: 汪政 晓华

摘要:

汪政:赵本夫已经近七旬年纪了,居然捧出了这么厚重的作品,这不得不让人敬重和钦佩.这些年文坛议论过一个话题,就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的长短.总的来说有这么个看法,外国作家的创作生命一般比较长,而中国的比较短.极端的例子是一些作家写出了一两部作品就偃旗息鼓了,而更多的是在五六十岁以后就鲜有作品、起码是好作品面世.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也没做过统计,但作家或艺术家艺术生命的长短确实可以研究,它并不是一个伪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细化,即一个作家或艺术家的艺术生命长短是一个方面,而在其艺术生命中,他的峰谷起伏也就可研究,这里面应该也是有规律的.中国的许多作家看上去好像艺术生命还不短,但却没有写出超过其成名作的作品,这种情况还相当普遍,为什么?这里面的因素当然非常复杂,有外部的,有内部的.就是从这一点说,我们的作家研究还比较粗.很少有这方面的精细的研究.我们作家研究中的专门性就不够,跟踪研究得也少,自然就难以在这些方面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上一篇: 从《天漏邑》看抗日战争叙事人性书写新向度
下一篇: 现实主义的皮相与网络文学的歧路——以《蜗居》为例

Copyright © 2004-2015 《南方文坛》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110046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