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讯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时讯 >

广西民歌:提振自信世代传

发布时间:2017-04-06 16:56:00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他们都有一种表演艺术,深刻而生动地反映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比如英国的莎士比亚、希腊的悲剧、俄罗斯的芭蕾、意大利的歌剧,中国的京剧、昆曲……如果要问,广西文化的精神代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民歌。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这些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都有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言事等无处不歌的传统习俗。所谓“故事唱着说,情书用歌写,山歌当茶饭,唱歌过大节”,这就是这方水土、这片民风民俗的生动写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在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以民歌为主要特色的剧目《刘三姐》,就是在这样一种人文氛围里萌生、在这片土壤里成长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有一句口号,叫“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正是切广西之地、民歌之实的色彩鲜明的艺术呼号。因此,广西把“打民歌牌”作为文化战略写进党代会的报告,就不无深刻的道理了。

确实的,广西民歌是广西人的骄傲!

民歌,是这块土地上劳动人民祖祖辈辈传唱的歌谣,里面记忆着先辈的喜怒哀乐,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的根与魂。民歌属口头创作,是底层民众歌唱与文学结合的艺术形式。广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区域都有不同的民歌曲调。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高亢嘹亮的《过山腔》,雄浑深沉的《红水河三十三道湾》,清新明丽的多声部民歌《三顿欢》《蝴蝶歌》《嘹歌》《侗族大歌》,等等,就是这些民歌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音乐海洋,无怪乎被艺术家们称为是民族音乐资源的富矿,是广大艺术家创作的丰富源泉。

但凡是音乐大家,他们总是对民间音乐艺术深怀崇敬之心。远如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近如我国何占豪、陈钢的《梁祝》、阿炳的《二泉映月》等,这些传世之作,无不是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而产生的。长年以来,广西音乐工作者怀着敬畏之心,将民歌曲调作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呈新意新貌的优秀歌曲,深受民众欢迎。如《壮锦献给毛主席》《赶圩归来啊哩哩》《大地飞歌》流传久远……还有近期流传的《壮族敬酒歌》《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山歌牵出月亮来》《跺跺脚》《黑衣壮的酒》以及“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题歌《广西尼的呀》等一批新民歌,哪一首找不到民歌元素的影子?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常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同行及国外友人,当与他们谈及广西民风、民俗、山水,特别是谈到民歌时,他们都无不流露出一种极其羡慕的眼光和兴奋的神情。每当此时,也是我感到最为骄傲和自豪的。广西民歌在我国专业学界眼中也有着相当地位,20世纪80年代,广西曾因发掘出三声部民歌,打破了“中国无多声部民歌”的定论,引起学界轰动,引来“全国民歌研讨会”众多顶级专家与会。朱诵邠老师从壮族和瑶族民歌二度到同度特征总结出来的“k2终止式”理论,对丰富既定的和声学理论做出了贡献;富川瑶族《蝴蝶歌》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时音乐,几乎贯串、跨越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中国新民歌”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了首创平台,其影响力已被大家公认……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民族文化元素有逐渐弱化甚至逐渐丧失的危险趋势。因此,保护和利用作为民族文化精粹的民歌文化遗产,是我们音乐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民歌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民族的DNA,也是民族的一个标识。艺术的本质要求艺术作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艺术家欲在多元文化中追求保持民歌之美、民族风之美,创造独特的品格和形貌,这就要发挥自身才华和艺术个性,在继承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不断积累经验,写出更多更好的为群众喜爱、易于传唱和流传的歌曲,写出真正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一种应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民歌是历史,也是民族史、心灵史,是我们祖先发自心底的歌唱,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树立起一份自觉、自醒与自信。要让那些在八桂大地上唱响了千年百年的民歌久久回荡,让先辈那种对民族艺术的执著热爱之情世代相传!

上一篇:两会代表委员畅谈文艺界的新气象
下一篇:广西为传统村落编史正名 抢救活化“博物馆”

Copyright © 2004-2015 《南方文坛》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110046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