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活动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作活动 >

广西5件作品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2019-12-24 17:55:00

12月2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本届山花奖4个子项的20朵“山花”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揭晓。广西此届虽无缘摘得“山花”,但也有5件作品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作品。

其中,廖明君《刘三姐》和吴霜《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入围作品。马践、马克华的蜡染《苗家秋收喜庆图》(一组3件)和苏文中的陶艺《聚福八桂》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入围作品;武鸣区罗波庙街舞艺术团的舞龙《母子龙》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作品”入围作品。

 

 

 

廖明君.jpg

《刘三姐》 廖明君 著

 

《刘三姐》是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刘三姐文化的学术专著。针对刘三姐文化的综合性与丰富性,《刘三姐》采用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在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特别是壮族歌唱传统的基础上审视刘三姐文化,以学术研究为基石,搜集整理丰富的地方文献及各地歌谣,细致还原历史上的壮族歌圩风貌,呈现广西乃至整个珠江流域作为歌仙刘三姐诞生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和刘三姐歌谣的活态传承,并从文学艺术、歌谣艺术、舞台艺术、影视艺术、山水实景艺术等详细分析刘三姐文化多元性的艺术体系,展示出以刘三姐为代表人物的广西独特的地域风情和诗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吴霜.png 

  《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 吴霜 等著

 

以往涉及岭南音乐的研究常以广东省为区位聚焦,而较少在“岭南”的视角下系统地融入对广西、海南音乐文化的论及,且其中也多是以广东汉族传统音乐为主,岭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大都被置于核心体系外,因此,本书的创新:一是整合“大岭南”的概念范畴,系统研究“三省(区)”的区域音乐文化;二是以音乐史的维度为先导,通过大量的史料爬梳,全面补充和深入完善对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观阐释。三是通过“文化研究”的学理观照以拓展岭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阐释,从整体角度揭示了文化各因素对该区域民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马践.png

马践、马克华的蜡染《苗家秋收喜庆图》

 

广西桂北苗族民间蜡染工艺-《苗家秋收喜庆图》组画,创作灵感来自于家乡桂北苗家秋收繁忙劳作、喜庆欢乐的生活情景,运用广西桂北苗族民间蜡染工艺的表现形式,经过制蜡、画蜡、蓝靛染色、脱蜡、后整理等工艺匠心精工制作完成,传承保留了苗族原始的传统蜡染工艺表现形式,追求一种古朴之魂、风俗之美。

 

 

微信图片_20191227200951.jpg

苏文中 《聚福八桂》

 

作品选用广西钦州本土的紫红泥、白泥等炼制泥料,经高温烧制而成,陶品烧制呈古铜色调。创作灵感源于壮乡的传统铜鼓造型,镶嵌青蛙,雕刻牛头、太阳、鱼儿等极具广西民族图腾组成的图案,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余连年,象征壮乡人民勤劳、团结、幸福富裕之意,体现了广西各民族和谐、幸福美满生活。

 

 

母子龙.png

武鸣区罗波庙街舞艺术团的舞龙《母子龙》

 

龙母是壮族地区民间有求必应的人文祖母王,是壮族繁衍兴旺、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社稷平安家庭幸福的守护神。断尾龙特吉扫龙母墓的故事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妇孺皆知,广西最大的民族节庆“三月三”源自古骆越人祭祀龙母的传统习俗。《母子龙》是武鸣区罗波庙街壮族群众每年祭祀龙母大典巡游中的传统表演;以师公岳鼓为伴奏,表现母救子、教子,施展腾云驾雾、行云播雨、降服妖魔鬼怪本领的故事,展示了壮族龙母文化拜龙、酬龙、送龙的礼仪生动体现了断尾龙特吉为首的龙子们调皮、好学、争强、好胜的学童性格,体现了龙母善良、温和、乐观、包容、耐心的慈母形象,表达了壮族人民世世代代对龙母的感恩情结。

上一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首个“匠人村”项目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启动
下一篇:广西民协在南宁“三街两巷”设“广西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研学基地”

Copyright © 2004-2015 《南方文坛》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11004672号-1